苏州丝绸博物馆改造设计
历史被虔诚的敬畏 时代被自豪的表达

苏州这个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北寺塔风景区内,1991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但是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洗礼,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面临停滞感等一系列问题,此次贝思受苏州市文化局委托,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共同探索苏州的传承与创新,贝思在原本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新建了名为“四方的雨”的艺术装置,让苏州拥有第二张名片。

 

经过考察调研,我们发现丝绸博物馆旧馆、新馆、体验馆三馆分离,各自都是作为单独的建筑物而被策划,室内也没有串联的路线,因此三馆就会各自分离而存在着。且外立面中没有象征性的一处,建筑物缺乏独特性,很难一目了然地得知这里就是丝绸博物馆,因而缺乏了吸引客户眼球的魅力。建筑地的西边一块建有别致的苏州庭院,却被建筑物遮挡,庭院的存在从外面看不到,也没有通往庭院的动线,导致别致的庭院形同虚设,有效利用这个庭院的方策是必不可少的。周围有著名的报恩寺塔、宏伟的苏州美术馆的存在,与丝绸博物馆相融合,必定可以形成三位一体的一大文化地区,这样一方富有得天独厚资产的土地。但是,因为三者没有互相关联着,无法充分地利用起土地的魅力。基于以上痛点贝思对丝绸博物馆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使苏州丝绸博物馆焕然一新。


设计亮点一:展馆整体的统和,整理复杂的整体计划

旧馆、新馆、体验馆、西侧庭院、前面广场以及北侧商业街。将这 6 个元素情节化、再次整理动线、为了作为建筑地整体而呈现出一个博物馆的模样的“编辑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决定出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通过其来再次统和整体。由于各个建筑物各自内部都没有被串联起来,通过外部的景观来统和整体,是必由之路。


设计亮点二:丝绸之路的重生,让沉睡的古道重生

丝绸博物馆的象征—丝绸之路。复苏这条道路,是将博物馆的魅力最大化的“特效药”,使用“现代的武器”,融入新的造型以及现在的价值观,通过这些来将古老事物的价值观唤醒。旧馆的建筑策划也将以这条古道为原点。将其当初计划的意向最大化,从而引出博物馆自身的魅力。就连博物馆所不可或缺的历史性,也由这一条古道赋予。


设计亮点三:“丝”的表象,如天女的羽衣一般

看一眼,就明白这就是“丝绸”博物馆。比肩并立的报恩寺塔和苏州美术馆,作为“大地上屹立着的象征”强而有力的男子汉般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丝绸博物馆则是小女子般,温柔地、轻轻地、梦幻般地存在着。这样,无形的形态、不存在的现象、不是实像的虚像,就像丝绸是无数的丝编织而成为一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无数的微小的事物集合而成景观。


设计亮点四:现代的设计手法,让停滞的展馆跟上时代的脚步

钢结构是现代的产物,高白的颜色给人高贵典雅的形象。我们将钢管和高白的颜色结合,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使之具有当代艺术的感觉。


设计亮点五:绵绵细雨,婉约的苏州形象

苏州苏式建筑的黑白灰特点已经被华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上运用得恰如其分,受人称赞。我们也同样是运用的苏州元素,但是是听觉上的元素。苏州的雨绵绵细长,配上油纸伞和温婉的苏州姑娘走在悠长的雨巷,就是一幅婉约的苏州景象。我们将雨运用其中,体现苏州婉约的形象。


设计亮点六:与周围环境的相融,给北寺塔找了个“女朋友”

相对于苏州丝绸博物馆旁边的北寺塔,我们做的艺术装置是晚辈,不能抢了前辈的风头,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做到与北寺塔相融,一刚一柔,安静内敛,就像北寺塔的女朋友。


  • 位置
    /
    苏州市姑苏区
  • 客户
    /
    苏州市文化局
  • 规模
    /
    9640㎡
  • 年份
    /
    2016年
    2014年 · 签约
    2015年 · 设计完成
    2016年 · 竣工
  • 状态
    /
    竣工
  • 类型
    /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 项目介绍
  • 转发视频:打卡苏州丝绸博物馆 感受丝绸纹样数据化转型的魅力
  • 589_567_589_479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