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给城市针灸一样 微更新城市经脉

    2025.01.25 BES NEWS 查看案例

  • 聚集为“城”,交易成“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新并不是陌生现象。中国已经历过两轮城市更新。20年间,我们脚下的园区从池塘洼地发展成一眼望去高楼林立的世界窗口。


    01.jpg

    ▲从BES OFFICE看到的苏州园区




    更新中的“疑难杂症”?


    从我们每天生活的园区不难看出,中国城市更新已不再是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正从增量扩张阶段进入存量优化时期。


    一时间,到处都在聊“产城人”融合的话题。我们总说城市更新,更新的不是高楼大厦,是自带基因的生活体验。找不到一个切入口去打造创新型人才喜爱的生活方式,成了摆在城市更新“诊疗”面前的“拦路虎”。


    02-1.jpg

    ▲图片源自网络




    一刀切?找准穴位 “入针 ” !


    我们是如何做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选深圳作为第一个特区?深圳成功后怎么做?失败了又怎么做?为什么遵循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带的顺序?


    03-1.jpg

    ▲图片源自网络


    思考清楚了这些,再做城市更新就不难了。找准穴位,点线面串联,高灵活度开发模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我们整理出一套【BES城市针灸】方法。


    04-1.jpg

    ▲城市针灸


    整体切除城市“病灶”,彻底改变城市原有的结构和肌理,会给城市留下不可修复的“疤痕”。相比于大型外科手术式的一切了之,大伤元气的推倒重建。找到病灶,瞄准穴位,是一种灵活、适用的策略,一种接地气的城市变革与生存哲学 。而城市针灸术的入针点就是产业社区的打造。


    05-1.jpg

    ▲产业社区 城市微更新的抓手




    「产业社区」是最佳切入点


    当中国针灸与西方城市发展问题相遇。走在城镇化发展前列的发达国家是如何用产业社区打通城市经脉的?



    Case:荷兰 埃因霍温科技园


    上世纪90年代还是人口结构单一的产业聚集地,摇身一变成为荷兰国家级“脑力运动”主要贡献者的埃因霍温科技园。

    湖北沿岸400米长的 “交流街”是园区的心脏,提供所有的生活便利。沿街分布众多可以停留的空间,吸引着工程师离开办公桌,走出办公室。去喝一杯咖啡或参加社区活动。吹着湖风不经意间就加入一场非正式聚会,分享知识、激发灵感,这里是“开放式创新”开始的地方。


    07-1.jpg

    ▲埃因霍温科技园



    Case:东伦敦 East Bank


    东伦敦社区解决了野蛮发展工业留下的狼藉,汇集了V&A博物馆、时尚学院、BBC音乐工作室等时尚文化品牌。变成少花钱,多生活的东岸时尚文化社区。


    一条环河线性公园串联所有公共空间,沿河封闭空间被最大限度开放。既是停车场也是聚会场,停个车就能看一场时装秀;喝杯威士忌也能参与到同座的话剧讨论中;公共画廊里不间断举办企业时尚快闪活动。他们举办户外活动,展示新的公共艺术。人人可以参与的社区环境,激发着东伦敦的创新力。


    09-1.jpg

    ▲东伦敦 East Bank



    Case:瑞典 IDEON科学城


    隆德科学城,处于全球高科技产业集聚地的北欧科学产业金三角,成功做到由传统工业向尖端科学产业的转型。仅1500亩的产业园内,分布着大小功能各异的13个产业社区组团。灵活开发的组团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每个组团功能设计各有千秋。从环境到资源的关联共享,仍不足以留住人才。一套定制化软件服务,可服务于任何组团的早餐会议、投手角活动、IDEON Game、创新日这些有魅力的生活环境才是关键。


    09-1.jpg

    ▲隆德科学城




    什么是「产业社区」?


    尖端科技产业园内的创新人才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怪人”,产业社区重点在“社区”。是一种亲密关系和高度共享的概念,是能体现这座城市生活方式的「第三空间」。


    12.jpg

    ▲图片源自网络


    体育公园、社区邻里中心、甚至是一间咖啡店都可以成为产业社区…不受空间形态的限制。把社区的理念嫁接到产业载体的建设中,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讲好这座城市的故事。


    两手空空、不用花钱也能在街头角落,公园长椅,咖啡露台,这些无需消费的公共空间,享受到丰富的城市资源。孕育着优质人才简单而珍贵的快乐。


    13.jpg

    ▲产业社区[3+X]原则




    城市如人体


    我们认为城市和人体一样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各部分密切联系,通过 “经脉”传递能量。只要遵循[3+X]原则(这座城市故事的展厅、与特色产业关联、不花钱的空间+企业品牌哲学)。


    选择具有最大再生潜力的关键穴位(如公共空间)用对武器,灵活打造。让疲惫的区域及其周边恢复活力,带来关联区域的连锁反应,最终促进城市整体振兴。


    14-1.jpg

    ▲城市和人体




    用对武器 打通经脉 连锁效应


    社长常说所有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被运用。最近我们用[BES理论],为城市把脉,给“城市做了次理疗“。



    Case: BES WORKS 溧阳科技城


    我们为溧阳高新区,这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传统制造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把这里打造成集工作、生活、休闲和学习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社区。


    16.1-1.jpg

    ▲BES WORKS | 溧阳科技城


    一条南北向的5个立体产业社区串联起整个地块。打破原本城市内各自为政的僵局。通过打开城市模糊边界,让地块内的企业、研发、商业与生活充分融合,以一条立体社区带的投入,激活周围原有产业,带来一片地区的活力重现。


    17-1.jpg

    ▲BES WORKS | 溧阳科技城


    18-1.jpg

    ▲BES WORKS | 溧阳科技城



    Case: BES WORKS 溧阳东部片区


    溧阳高新东部片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潜伏着诸多发展留下的伤痕。我们利用30% 的商业配套比例,挑选合适尺度的街道,打造开放式社区。沿街店铺开放,与城市形成灰空间,交错布置业态。


    20.jpg

    ▲BES WORKS | 溧阳东部片区


    把5分钟生活圈产城人融合的社区型产业园作为基本单元,在新城建设中灵活复制。覆盖周围生产研发型大楼人员工作与生活需求,打破劳动密集型时代,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


    21.1-1.jpg

    ▲BES WORKS | 溧阳东部片区



    Case: BES WORKS 青苔科学家村


    我们在相城北部青苔科学家村,设计了一个适合交流的校园式产业社区。退线形成城市开放界面,给企业向城市展示研发成果的窗口,上下班途中就能沉浸式感受相城浓厚的科研氛围。


    23.jpg

    ▲BES WORKS | 青苔科学家村


    最大的创意发生在跨界间的碰撞上。高低错落的建筑结构形成内外交流空间,保留私密性的同时鼓励科学家走出去制造交流机会。知识是在走廊的空气里诞生的,办公室连着办公室,你在门口喝杯咖啡,我也去了,我们聊一聊新的东西就出来了。


    呈网格散布的口袋公园,出了办公室就能散步,工作与生活状态随时切换。


    24-1.jpg

    ▲BES WORKS | 青苔科学家村


    比起外科大夫,BES更想做城市理疗师。

    带着全局观,走遍一角一隅、知晓一砖一瓦、熟悉一草一木,用心沟通每一位的诉求,给城市问诊把脉,分析城市整体格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找到病灶,找准穴位;推翻自己一次又一次,只为了找到最适合这座城市的针灸方式。打通城市经脉,以微小介入,带来巨大效应。


    版权所有 2017-2021 BES BRANDING INC.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17056829号-1